各普通本科高校:
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,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,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,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《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》(高学会〔2023〕108号)精神,决定举办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举办单位
主办单位:湖南省教育厅承办单位:南华大学
二、大赛主题
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
三、大赛目标
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,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, 有效助力“四新”建设;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,全面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,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。
四、大赛内容
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课程 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)、教学设计创新汇报。
五、参赛对象
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(含军队院校)在职教师,其中主讲 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。以个人或团队形 式参赛均可,若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应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 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。已获得前三届大赛全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 不能再次参赛。
六、大赛实施
大赛采用校赛、省复赛、省决赛三级赛制,校赛由各高校按 要求组织实施。
1. 校赛。各高校按照7个组别自主组织本校比赛,比赛环节、
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自行决定。各高校按限额推荐指标推荐教师 参加省级复赛(推荐指标见附件3)。各高校按照“应涉及尽涉及” 的原则组织开展各组别的比赛,做到7组推荐教师(团队)的数量 基本均衡。同时,统筹考虑参赛人员职称,做到正高、副高、中 级及以下职称推荐教师数量基本均衡。
2. 省赛。省赛分为省级复赛和决赛。具体竞赛规程及要求详见
《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》(附件1)
七、组织机构
由主办单位、承办单位成立大赛组织工作委员会(名单见附 件2),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南华大学教务部(教评办)。
八、大赛官网
大赛网址:nticct.cahe.edu.cn
九、其他事项
1. 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组织与推荐工作,严格审查参赛教师
(团队)资格。
2. 参赛教师(团队)应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,不得抄袭、剽窃他人作品,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,由参赛教师
(团队)及所在高校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
3. 参赛教师提交的相关材料(申报书除外)和现场汇报环节中 的相关材料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、所在高校及院系名称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。
十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1.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联 系 人:尹怡、唐慧
联系电话:0731—84720851
邮箱:gjc@hnedu.cn 2.南华大学
联系人:教务处(教评办)蒲成志、阳鹏飞联系电话:18143398101,13548508662
电子邮箱:784162010@qq.com
联系QQ群:728429543(高校联络人群)
附件:1.2024 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
2.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组 委会名单
3.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复 赛推荐名额表
4.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联 系人信息表
5.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复 赛推荐教师汇总表
6.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 报材料
7.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 分标准
湖南省教育厅
2023年12月8日
附件 1
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
一、组织机构
大赛组织委员会(以下简称组委会)负责大赛各事项的全面领 导,下设组委会秘书处,秘书处由承办单位南华大学相关人员组 成,负责大赛日常工作。
二、日程安排
各参赛高校参照下表,完成入围1—6组省赛教师的推荐工作。
时间 |
工作内容 |
完成方式 |
2023年12 月31日前 |
高校提交《2024 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联系人信息表》(附件4) |
发送至南华大学邮箱 784162010@qq.com |
校赛新任管理员系统注册,完成身份认证 |
大赛官网 |
|
高校完成省赛推荐教师的选拔工作 |
|
2024年3月 18日前 |
高校提交省赛推荐教师汇总表(附件5) |
完成校赛,电子版及加盖公章扫描版各一份 发 送 至 邮 箱 784162010 @qq.com, |
高校提交校赛工作总结(包括但不限于比赛基本概况、规模与特点、效果与亮点、问题与建议等内容) |
入围省赛教师系统注册并提交材料 |
|
同时在大赛官网上传 |
|
校赛管理员审核并提交入围省赛作品 |
相关资料 |
2024年4月 30日前 |
组织省赛网络评审,公布网评入围名单 |
|
组织省赛现场评审,公布进入全国赛名单 |
具体时间、地点另行通 |
|
知 |
三、组别设置
大赛按照“四新”建设、基础课程、课程思政、产教融合等领域设7个大组,其中第1—6组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, 每组下设正高、副高、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,共计18个小组(如下)。 第7组(产教融合组)名额及具体要求将根据国赛规定另行通知。
第1组为新工科组(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); 第2组为新医科组(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); 第3组为新农科组(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); 第4组为新文科组(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); 第5组为基础课程组(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);
第6组为课程思政组( 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 );
鼓励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量子科技、储能技术、智能制造、 数字经济(含区块链)、生物育种、智慧农业、智能医学工程、国际传播等相关专业领域和耕读教育、全科医学、中医药经典、“理解当代中国”(外语专业)等相关课程的教师,以及临床教师积极报名参赛。
四、名额分配
全省1—6组共推荐省赛复赛名额270人,各高校具体分配名额 见附件3。
五、大赛内容和规则
省赛分省级复赛和省级决赛两个阶段。
1. 省级复赛。省级复赛采取网络评审形式,根据课堂教学实录
视频和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课程思政创新报告)两部分成绩 由高到低排名,网评满分为60分,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 40分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课程思政创新报告)成绩占20分(评 分标准详见附件7)。组委会结合分组报名情况,评选省级复赛名 额的前40%入围省级决赛。
2. 省级决赛。省级决赛采用现场评审形式,参赛教师结合教学
大纲与教学实践,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,专家 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10分钟的提问交流,满分为40分(评分 标准详见附件7)。
组委会根据复赛和决赛成绩,最终评选出获一、二等奖的教 师(团队)。我厅将按照国赛要求择优从第1—5组中推荐16个教 师(团队)、第6组中推荐2个教师(团队)参加全国赛。
六、材料要求
(一)参赛教师提交材料
1. 申报书。参赛教师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提交材料,申报书样 式详见附件6—1。提交后原则上不得修改。
2.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)。教学创新成 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,体现课程教学的
创新举措、过程与成效。聚焦教学实践的“真实问题”,通过课程 内容的重构、教学方法的创新、教学环境的创设、教学评价的改 革等,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,明确教学成效及
其推广价值。教学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6—2。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,发
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“真实问题”。
报告包括摘要、正文,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。教学创新或课 程思政创新)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6—2。
3.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。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
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,具体要求详见附件6—3。与课堂教学实 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: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,课堂教学实录 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,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、 课程性质、课时学分、学生对象、课程简介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内 容与教学安排、课程评价等要素。
(二)校赛报送材料
1. 参加校赛教师(团队)名单汇总表(加盖单位公章)PDF版。
2. 校赛工作总结。包括但不限于校赛基本情况,校赛规模与特 点 (参赛教师人数、组织情况),校赛举办的效果与亮点,校赛选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等内容。
以上内容请于2024年3月18日前在大赛官方网站填报。
七、竞赛评奖
(一)奖项设置
省赛设置个人(团队)奖和优秀组织奖:
1. 个人(团队)奖。数量控制在复赛名额的80%左右,其中一 等奖15%左右,二等奖25%左右,三等奖40%左右。
2. 优秀组织奖。对大赛开展过程中,教师参与度高、大赛成绩
突出、影响效果明显的组织单位,授予“优秀组织奖”,按参赛学校 总数的20%左右设奖。
(二)评奖办法
1. 个人(团队)评奖。根据教师个人(团队)参加省级竞赛的 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。其中,参加决赛教师个人(团队)的
总成绩由复赛成绩和决赛成绩折合计算(复赛成绩占60%,决赛成绩占40%)。若最终成绩相同,则依次以决赛成绩、复赛成绩排序; 若所有环节成绩均相同则为并列名次;未参加决赛的参赛教师个人(团队),按复赛成绩排序,若复赛成绩相同,则以复赛课堂教学视频成绩排序,如仍相同则为并列名次。
2. 优秀组织评奖。综合学校赛事组织及参赛教师个人(团队)
获奖等情况,经组委会集体研究确定。
对省赛获奖教师个人(团队)和单位,由省教育厅发文通报 并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或奖牌。
附件 2
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名单
主 任:左 清 省教育厅副厅长副主 任:姜志胜 南华大学副校长何 军 中南大学副校长
皮华英 湖南警察学院副院长
刘奇军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成 员: 彭国文 南华大学教务部部长
周 军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
蒲成志 南华大学教务部副部长
附件3
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复赛推荐名额表
学校名称 |
基数 |
奖励数量 |
合计数量 |
国防科技大学 |
7 |
|
7 |
中南大学 |
7 |
5 |
12 |
湖南大学 |
7 |
4 |
11 |
湖南师范大学 |
7 |
2 |
9 |
湘潭大学 |
7 |
|
7 |
长沙理工大学 |
6 |
4 |
10 |
湖南农业大学 |
6 |
5 |
11 |
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|
6 |
|
6 |
湖南中医药大学 |
6 |
4 |
10 |
南华大学 |
6 |
2 |
8 |
湖南科技大学 |
6 |
|
6 |
吉首大学 |
6 |
|
6 |
湖南工业大学 |
6 |
2 |
8 |
湖南工商大学 |
6 |
5 |
11 |
湖南理工学院 |
5 |
|
5 |
衡阳师范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文理学院 |
5 |
|
5 |
学校名称 |
基数 |
奖励数量 |
合计数量 |
湖南工程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城市学院 |
5 |
|
5 |
邵阳学院 |
5 |
|
5 |
怀化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科技学院 |
5 |
|
5 |
湘南学院 |
5 |
1 |
6 |
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|
5 |
1 |
6 |
长沙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|
5 |
|
5 |
长沙医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工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警察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女子学院 |
5 |
|
5 |
长沙师范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医药学院 |
5 |
|
5 |
湖南信息学院 |
4 |
|
4 |
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|
4 |
|
4 |
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|
4 |
|
4 |
湘潭理工学院 |
4 |
|
4 |
张家界学院 |
4 |
|
4 |
学校名称 |
基数 |
奖励数量 |
合计数量 |
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|
2 |
|
2 |
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|
2 |
|
2 |
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|
2 |
|
2 |
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|
2 |
|
2 |
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|
2 |
|
2 |
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|
2 |
|
2 |
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|
2 |
|
2 |
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|
2 |
|
2 |
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|
2 |
|
2 |
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 |
2 |
|
2 |
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|
2 |
|
2 |
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|
2 |
|
2 |
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|
2 |
|
2 |
总计 |
235 |
35 |
270 |
说明:2023年获第三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的高校奖励3个名额,二等奖奖励2 个名额,三等奖奖励1个名额;承办高校奖励2个名额。
附件4
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联系人信息表
单位 |
姓名 |
所在部门 |
职务 |
办公电话 |
手机 |
电子邮箱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附件5
2024 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复赛推荐教师汇总表
学校名称(盖章): 填表人: 联系方式:
序号 |
姓名 |
性别 |
职称 |
课程名称 |
手机 |
团队成员 |
1 |
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|
— 15 —
附件6—1
2024 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
(请在大赛官方网站填写后导出,并加盖公章)
一、基本情况
主讲教师 |
姓名 |
|
性别 |
|
出生 年月 |
|
照 片 |
职称 |
|
职务 |
|
学历 |
|
民族 |
|
政治 面貌 |
|
学位 |
|
工作单位 |
|
邮箱 |
|
手机 |
|
团队 教师 |
姓名 |
性别 |
出生 年月 |
职称 |
学历/ 学位 |
工作单位 |
在参赛课程中承 担的教学任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参赛课程情况 |
课程名称 |
|
参赛组别 |
|
开课年级 |
|
学科门类 |
|
教学情况 |
(个人或团队近5年参赛课程开展情况,承担学校本科生教学任务、开展教学 研究、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) |
二、主讲教师近五年内讲授参赛课程情况
序号 |
授课学期 |
起止日期 |
授课学时 |
授课对象 |
班级人数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三、推荐意见
学 校 教务 部 门意 见 |
(盖章) 年 月 日 |
学 校 政治 审 查意 见 |
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思想导向正确。 主讲教师及团队教师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、学术不端等问题, 遵纪守法,无违法违纪行为,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。 学校组织或人事部门(盖章) 年 月 日 |
学校意见 |
学校(盖章) 年 月 日 |
注:支撑材料原件的扫描件请在大赛官网提交。
附件6—2
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(课程思政创新) 成果支撑材料目录
(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、所在学校及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,成果信息在大赛官方网站填报)
一、主讲教师代表性教学获奖(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信息(不超过5 项)
序号 |
获奖年月 |
成果名称(内容) |
奖项类别与等级 |
颁奖单位 |
参赛教师排名 |
1 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5 |
|
|
|
|
|
二、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材料(不超过5项)
1.
2.
3.
4.
5.
附件6—3
2024 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
1.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应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 实录(按2视频文件上传)。
2. 视频须全程连续录制(不得使用摇臂、无人机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、片面追求拍摄效果的录制手段,拍摄机位不超过2个, 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)。
3. 主讲教师必须出镜,要有学生的镜头,须告知学生可能出 现在视频中,此视频会公开。
4. 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创新,不允许配音,不泄露学校名称和 教师姓名。
5. 视频文件采用MP4格式,分辨率720P以上,每个视频文件 大小不超过1200MB,图像清晰稳定,声音清楚。
6. 视频文件命名按照“课程名称+授课内容”的形式。
附件7
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
(第1—5组)
一、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(40分)
评价维度 |
评价要点 |
分值 |
教学理念 |
教学理念体现“ 学生中心”教育理念,体现立德树人思想,符合学科特色与课 程要求;以“ 四新”建设为引领,推动教育教学改革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。 |
4 |
教学内容 |
教学内容有深度、广度,体现高阶性、创新性与挑战度;反映学科前沿,渗透专业思想,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;充分体现“四新”建设的理念和成果。 |
8 |
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,教学重、难点处理恰当,关注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,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。 |
课程思政 |
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,实现“ 三全育人”。 |
8 |
结合所授课程特点、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,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有机融入课 程教学。 |
教学过程 |
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,体现教师主导、学生主体。 |
, 8 。 |
教学目标科学、准确,符合大纲要求、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,体现对知识、 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。 |
教学组织有序,教学过程安排合理;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,注重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。 |
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,支持教学创新。 |
创新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,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|
教学效果 |
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,课堂气氛融洽,学生思维活跃,深度参与课堂。 |
8 |
学生知识、能力与思维得到发展,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。 |
形成适合学科特色、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,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。 |
视频质量 |
教学视频清晰、流畅,能客观、真实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常态。 |
4 |
二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(20分)
评价维度 |
评价要点 |
分值 |
有明确的问题导向 |
立足于课堂教学真实问题,能体现“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 的理念,提出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。 |
4 |
有明显的 创新特色 |
把“ 四新” 建设要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,对教学目标、内容、方法、活 动、评价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分析全面、透彻,能够凸显教学创新点。 |
4 |
体现课程思政特色 |
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、亮点和创新点,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 经验做法。 |
4 |
关注技术 应用于教学 |
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特点,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 学活动和学习评价。 |
4 |
注重创新成果的辐射 |
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,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、新模式。 |
4 |
三、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(40分)
评价维度 |
评价要点 |
分值 |
理念与目标 |
课程设计体现“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 的理念,教学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;在各自学科领域推进“ 四新”建设,带动教学模式创新;体现对知识 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。教学目标清楚、具体,易于理解,便于实施, 行为动词使用正确,阐述规范。 |
4 |
内容分析 |
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、地位、作用描述准确,重点、难点分析清楚。 |
4 |
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、实践发展新经验、社会需求新变化相 联系。 |
学情分析 |
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,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。 |
4 |
课程思政 |
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,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,具 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。 |
4 |
过程与方法 |
教学活动丰富多样,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、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。 |
12 |
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,内容充实精要,适合学生水平;结构合理,过渡 自然,便于操作;理论联系实际,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。 |
能根据课程特点,用创新的教学策略、方法、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和困难;教学重点突出,难点把握准确。 |
合理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,创设教学环境,关注师生、生生互动,强调 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。 |
考评与反馈 |
采用多元评价方法,合理评价学生知识、能力与思维的发展。 |
4 |
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,有适合学科、学生特点的评价规则与 标准。 |
文档规范 |
文字、符号、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;语言简洁、明了,字体、图表 运用适当;文档结构完整,布局合理,格式美观。 |
4 |
设计创新 |
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,能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和要求;教学方法 选择适当,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。 |
4 |
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
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
(课程思政组)
一、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(40 分)
评价维度 |
评价要点 |
分值 |
教学理念与目标 |
坚持立德树人,坚持“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 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。 |
8 |
教学目标立足本专业本课程的育人特色,在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等方面要求清晰、科学、准确,符合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。 |
教学内容 |
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相统一,教学内容及资源优质适用,能够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,帮助学生丰富学识、增长见识、塑造品格 |
10 |
坚持正确方向和正面导向,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,并科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体系,不做不恰当的延伸,体现思想性、时代性 和专业特色。 |
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,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,关注学科 专业发展前沿,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恰当,体现高阶性、创新性与挑战度。 |
教学过程 |
教学组织有序,注重以学生为中心,体现教师主导、学生主体,能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。 |
10 |
教学安排合理,教学方法恰当,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,体现针对性、互动性和启发性。 |
信息技术的使用合理有效,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,有力支持教学创新。 |
教学考核评价内容科学、方式创新,注重对学生素质、知识、能力的全方位评价,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。 |
教学效果 |
教学内容、方法及实施过程遵循教学理念,高效达成教学目标,达到 如盐化水,润物无声的效果,有效实现教书、育人相统一。 |
8 |
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,课堂气氛积极热烈,学生深度参与课堂,积极性和活跃度高,学生素质、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。 |
形成突显专业特色、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,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。 |
视频质量 |
教学视频清晰、流畅,能客观、真实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常态 |
4 |
二、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评分表(20 分)
评价维度 |
评价要点 |
分值 |
问题导向 |
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,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,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堂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。 |
4 |
创新举措 |
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要求,聚焦需要解决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的问题,在教学目标、教学设计、教学内容、方法手段、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,且针对性、创新性、可操作性强。 |
6 |
创新效果 |
能够切实解决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,能够有效实现寓价值观 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,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。 |
6 |
成果辐射 |
能对课程思政实践成效开展基于案例的有效分析与总结,面向同 一类型课程、同一学科专业、同一类型学校,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、新模式。 |
4 |
三、 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(40 分)
评价维度 |
评价要点 |
分值 |
教学理念 |
坚持立德树人,体现“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 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。 |
2 |
总体设计 |
遵循教学理念,围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,从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活动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、教材选用、教师配备、教学考核、评价反馈等进行系统性设计,能够有效落实所在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要求,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 |
4 |
教学目标 |
教学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、学生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,准确体现对学生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。教学目标清楚具体, 易于理解,便于实施,行为动词使用正确,阐述规范。 |
2 |
学情分析 |
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,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,思 想发展现状、特点和规律总结准确。 |
4 |
内容分析 |
符合学生思想发展和认知特点,体现课程育人理念和目标,课程知识体系清晰科学,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深入准确, 思政资源和知识内容融合紧密恰当。 |
4 |
过程与方法 |
教学活动丰富,过渡自然,充分发挥教师主导、学生主体作用,能 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素质、知识和能力。 |
10 |
教学方法灵活恰当,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科学合理,关注学生兴趣、 引 导学生思考,强调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。 |
教材和教学资源选用科学,教学案例典型恰当,注重价值引领,注 重理论联系实际,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。 |
考评与反馈 |
教学评价维度多样,方法多元,内容科学,适合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 特点,能够评价学生素质、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。 |
4 |
设计创新 |
围绕价值引领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,充分体现育人理念和特点,专业特色突出,富有思想性、时代性和科 学性、创新性。 |
4 |
文档规范 |
文字、符号、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语言简洁、明了,字体、图 表运用适当;文档结构完整,布局合理,格式美观。 |
2 |
现场交流 |
观点正确,切中要点,条理清晰,重点突出,表达流畅。 |
4 |